红网零陵站讯(通讯员 李从心 杨友林)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2015年以来,永州零陵区连续4年被评为省市综治工作先进县区,2018年获评全国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先进县区。零陵区始终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创新探索治理模式,不断推动广大乡村地区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迈进,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而不懈努力。
党建引领 :打好乡村善治“组合拳”
近日,记者走进朝阳街道石烟塘村党群活动中心,入口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大字映入眼帘。在该村村委会,抬头便见墙上的入党誓词。党建文化元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村民是否有较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键就在于这个村党组织强不强、干部得力不得力。”朝阳街道负责党建工作的负责人说,“村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
石烟塘村以“一位党性观念强的党组织带头人+一支战斗力强的村支两委班子+一支乐于奉献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实行党员亮身份制度。每名党员以身作则、干在前面,以实际行动做给村民看、指导村民干,积极打好乡村善治“组合拳”,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
“二组的路灯终于立起来了。”村专职人员周国艳指着路灯笑着说。
石烟塘村二组居民住所分散、路灯指标不够,没在道路上安装路灯。7月初,这一问题在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治理月例会上提出。如今,二组村民的夜晚终于被照亮了。
今年6月以来,以党建为引领,石烟塘村每个月10日前都会召开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治理月例会,村支两委班子与村民代表参加。月例会上,村支两委宣传解读政策,现场听取村民代表提问,消除政策信息不对称。纠纷调处、移风易俗、村容规划、留守儿童管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也在会上讨论。村民代表会上提出自己的诉求,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依托月例会制度,零陵区进一步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制度,构建集“议事、论事、商事、监事”一体的村民自治体系,助推村民自治向高水平发展。
治保新招 :全面推广组建治保会
10月26日,记者在石山脚街道悟山里村党群活动中心广场看到,远处一抹长长的亮色渐行渐近。领头的人着警服,其后4人身穿荧光马甲,拿着警棍戴着红袖章四处巡视。这是悟山里村治保会的例行巡逻时间。
“大家就是一些想为村里做点事、维护村子安全的人。”村治保会主任蒋先军说。今年10月,零陵区在几个村试行农村治保会,身为“全国文明村”的悟山里村是其中之一。
村(社区) 治保会与“农村辅警站”合署办公,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治保会组成人员不少于10人,村(社区)辅警兼任主任,实行“加板凳”方式进村支两委班子,参加村支两委所有会议;成员则由义警、网格员、联防长、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
“天冷了,更要坚持巡逻,一方面是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对意图犯罪者形成心理震慑。”悟山里村治保会成员、村主任隆新明语气坚定。
近段时间,偷狗贼日渐猖狂,偷狗用的麻醉针不仅能晕倒烈犬,扎在人身上重可致死。治保干部每周都会围绕整个村子巡逻,一次巡逻就得花两三个小时。
治保会成员有相当一部分是治安积极分子,都是村民自愿报名参与,工作热情高却缺乏工作能力。区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治保会人员岗前、岗上培训,采取以会带训、互帮互学的培训办法,进行骨干轮训机制,由派出所、司法所、网格中心对治保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加强日常业务培训和指导。
治保会成员的职责不只是巡逻,同时还肩负着治安员、安全员、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五大员”的作用。这一组织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基层治安防范网络,落实了群防群治措施,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提高群众自治、自防、自卫能力,为全力维护零陵乡村地区的治安稳定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治保会已在全区317个村(社区)全面推广,治保会人员佩戴全区统一格式的“红袖章”,印有“XX村治保会”标识。对于符合见义勇为表彰条件的治保会人员,经认定,区政府还将发放见义勇为奖金,鼓励其有作为、敢作为。
创新调解 :“五老”调解队有效“减压”
“吵起来了!胡老您快来!”家住南津渡街道香零山村的胡德义在邻居蒋带娣家宅基地上乱搭建鸡圈,两家争执起来。村委会的人得到消息,赶紧找来“五老”调解队员胡昌玩去调解。
“蒋带娣,你的要求我都清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胡德义搭起的鸡圈具体情况,你们先不要吵,大家都慢慢说。”了解事情经过后,胡昌玩前去蒋带娣家的宅基地实地查看。
确定情况属实后,胡昌玩多次上门做胡德义的工作,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调解,邻里之间相互让步,当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胡德义无条件将鸡圈全部清理拆除完毕,蒋带娣家宅基地的边界也分得清清楚楚,一场矛盾纠纷迎刃而解。
△悟山里村矛盾调解现场,“五老”调解员及村治保会成员在场。
胡昌玩是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在香零山村胡姓村民中辈分最高,同时也是活跃在调解一线的“五老”调解队员。像胡昌玩这样的人,香零山村还有好几位。
正是了解到乡村里有这样一批“素质高、心肠热、威信足”的“五老”,去年6月,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组长、热心老人等人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组建了“五老”民间调解队伍,担任村和社区义务调解员。
“他们德高望重,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只有他们才能解决,大家也愿意听他们的。”香零山村委会工作人员笑着说。
“五老”调解队作为纯民间调解组织,依法参与调解的同时,也善用当地村规民约、乡风民俗,乡亲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更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达到“案结事了,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化解”。
△香零山村“五老”调解员胡昌玩(左)与村治保会主任郑鹏飞。
他们主动作为、上门劝解、讲事实、摆道理,使许多村民中可能影响社会治安大事的不安定因素得以化解,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全区“五老”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来源:红网
作者:李从心 杨友林
编辑:单建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