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子,又名瓜蒌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及中华栝楼的种子。栝楼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中华栝楼则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具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另外,炒熟加工后,肉满、质脆、香气浓厚,是休闲食品中的新品,食后不上火,是瓜子中的上品。
瓜蒌子。
而在众多栝楼子中,以零陵的栝楼子最具特色,属永州特产之一。据有关检测表明:栝蒌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 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一)采集加工
秋季分批采摘成熟果实,将果实纵剖,瓜瓤和种子放入盆内,用木板反复搓洗,取种子冲洗干净后晒干。
(二)药材性状
1.栝楼子:卵状椭圆形,扁平,长1.1~1.8厘米,宽0.6 ~1.2厘米,厚约3.5毫米。表面光滑,淡棕色或棕褐色。边缘有 1 圈不甚明显的棱线,顶端稍尖,有1色浅的短条状种脐,基部钝圆或稍偏斜。种皮坚硬,剖开后内表面淡绿色,子叶2片,富油性。气微,味淡,有油腻感。
2.中华栝楼子:较大,极扁,长方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0.7~1厘米,厚约2.5毫米。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圈沟明显,环边较宽,先端较宽而平截。
以个均匀、饱满、油足、味甘者为佳。
(三)炮制方法
1.炒栝楼子:取净栝楼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取出,放凉。炒后寒性减弱,长于润肺化痰。
芳 2. 蜜栝楼子: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捣碎的栝楼子拌匀,闷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栝楼子100千克,用炼蜜5千克。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3.栝楼子霜:取净栝楼子,碾成泥状,用布包严实后蒸至上气,压去油脂,碾细。制霜后滑肠作用显著减弱,且可除去恶心呕吐。
(四)药理作用
1.泻下。
2.抑制血小板聚集。
3.抗癌作用。
4.扩张心脏冠脉。
(五)相关论述摘录
1.《药品化义》:栝楼子,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凡薄痰在膈,易消易清,不必用此。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粘,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或有痰声不得出,借其滑润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其油大能润肺滑肠,若邪火燥结大便,以此助苦寒之药,则大肠自润利矣。
2.《本草正》:栝楼子,性降而润,能降实热痰涎,开郁结气闭,解消渴,定胀喘,润肺止嗽。但其气味悍劣,善动恶心呕吐,中气虚者不宜用,《本草》言其补虚劳,殊为大谬。
3.《本草汇言》:栝楼子,润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药也。其体油润多脂。专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热郁热逆于气分,食痰积垢滞于中脘。凡属有形无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其甘寒而润,寒可以下气降痰,润可以通便利结。
4.《药性类明》:栝楼子,昔人谓通肺中郁热,又言其能降气者,总由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丹溪所谓胸中垢腻,盖亦郁热之所成,热之郁者通,气之痹者降,何垢腻之不涤乎。
(六)验方数则
1.栝楼子散
栝楼子(微炒)1两、连翘1两、何首乌1两、皂荚子仁(微炒)1两、牛蒡子(微炒)1两、大黄(微炒)1两、白螺壳1两、栀子仁1两、漏芦1两、牵牛(微炒)1两、甘草(生)1 两。
用法:每服2匙,食后温酒调下。
主治:瘰疬初肿,疼痛寒热,四肢不宁。
2.栝楼半夏丸
栝楼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
用法: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用姜汤送下。
主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3.栝楼子桔梗汤
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栝楼子、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黄耆(去芦)45克。
用法: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
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食(七)用药禁忌
1.脾虚湿痰不宜用栝楼子。
2.《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栝楼子畏牛膝。反乌头。
3.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栝楼子。
来源:红网
作者:匿名
编辑:单建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