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0日讯(通讯员 胡国际)现如今正在零陵一家母婴室做事的刘芳是零陵区接履桥街道长岭村贫困户,月工资3300多元的稳定工作让她对摘穷帽这事有了更足的信心和底气。而这些都与她的帮扶干部“一对一”帮助离不开。一个月前,帮扶人龙海根正是通过区里的家政公司招聘帮她找到了这份工作。今年以来,接履桥街道多措并举,打好就业“组合拳”,推动就业帮扶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让贫困群众用双手托起“稳稳的幸福”。
就业帮扶有力度。针对今年疫情特殊情况,接履桥街道组织帮扶干部上门入户,逐一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精准掌握贫困群众就业需求。同时通过“线下送岗”“线上荐岗”双重模式,利用就业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同步发布了500多个工作岗位就业信息,帮助街道158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找到工作,其中在当地实现就业人数就有121人,就业率76.6%。
就业扶贫有温度。该街道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并优先给予贷款支持,涌现一批如刘群一样的优秀贫困户创业者。街道还严格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切实优化精简交通补贴申报程序。截至目前,街道累计为自主创业贫困群众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多万元,为61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落实交通补贴。
就业扶贫有深度。针对今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履桥决定“产业不行,就业补”,深度挖掘潜在岗位,累计开发农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56个,安置5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加大扶贫车间扶持力度,通过“企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方式,新增扶贫车间2个,目前街道共有扶贫车间5个,吸纳3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寿塘村贫困户刘红妹夫妻二人都患有慢性病,儿子胡军因智障至今未婚。在当地的帮助下,胡军做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妻子也成为村里的保洁员,这些新开拓出来的公益性岗位让夫妻俩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高兴得二人合不拢嘴,直夸政府扶贫扶到了“心坎上”。和刘红妹、胡军不同的是,太古冲村贫困户刘群,在丈夫去世后,选择自主创业开了一家早餐店。在她经营碰到资金难题时,当地为她提供了1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她顺利渡过难关。现在刘群的年收益在2万元以上,顺利摘了“穷帽”。
来源:接履桥街道
作者:胡国际
编辑:单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