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聚沙成塔的赶塘村——零陵区梳子铺乡乡村治理试点工作经验
2021-02-04 10:14:15 字号:

红网时刻2月4日讯(通讯员 唐吴虞)零陵区梳子铺乡赶塘村为赶塘、顾家、坝上三村于2017年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有16个村民小组,332户1268人,其中党员60人,贫困户43户176人。刚合并时的赶塘村,村集体资金为零,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很不理想,出门无硬化路, 旱厕多、空心房多,生活垃圾乱扔,陈年垃圾无人管理。近年来,该村注重把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本着要想整治出成效,关键还得看村民,要想整治有长效,根本还要靠村民的思路,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全面确立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群建群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创了村干部带起来、群团动起来、群众跟起来、氛围浓起来、家园美起来的良好局面。

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聚焦党建引领,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该村把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作为支部建设的着力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二公开”及“党务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和产业党建计划,对所有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和“分类施策”,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等各项村级公共事业。同时,将全村化划分为3个网格,由3个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由长期在村的年纪较轻的23名党员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就近包管周邻10户村民,负责所包村民的居家环境、信访维稳、农业生产等各项工作,明确职责,责任到户。将工作跟进情况、推动速度、效果好坏,作为年底党员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全村党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作为。同时,该村将法治、德治、自治融入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中,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治共享。并依托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纠纷调解会、禁毒禁赌会、志愿者服务会、道德评议会和乡风文明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弘扬道德正义和乡风文明。

以集体经济为基石,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永州圣誉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近500余亩,种植香榧和药材,采用服务和入股方式进行固定分红,增加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同时,充分利用两座小Ⅱ型水库骨干山塘进行出租和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该村更注重种养殖大户及合作社的发展,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资源、资金向主导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形成股份相聚、产业相融、农户连心、合作社参与、农户受益的良好局面。目前村内有年出栏3000余头生猪养殖场一户,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7户,水面种养殖户5户,投资8000万元的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一家。

在此基础上,该村积极发展公共事业,筹资230余万元,修建通村通组通户硬化路7.5公里,沟渠疏浚清淤、清除飘浮垃圾6000米,安装135盏太阳能路灯, 在全村主要公共通道种植花草和桂花树,对村委会周边进行绿化、亮化、美化,硬化路通户率达90%。去年以来, 该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及改厕行动,拆除危房和空心房30座,面积近3500余平方,拆除旱厕63个, 全村改厕率达到95%。同时进行全村保洁垃圾“户收集、乡转运、区处理”,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以人居环境为重点,建设幸福美丽宜居村

创新“五个一点”融资模式,让经费有保障。一是经费贴一点,每年将村里经费不低于50%用于环境整治;二是群众筹一点,采取村规民约形式,每户收缴20元/年的卫生费;三是社会捐一点,邀请在外人员回村感受环境的变化,激发乡贤为家乡捐助做贡献;四是政府奖一点,乡党委、政府每年奖补一定资金专门用于人居环境整治;五是部门帮一点,对口帮扶部门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让公共卫生“有人管”。按照网格化负责模式,4个保洁员负责各自责任区每天上门进行垃圾收集,每天2次对全村所有硬化路、长期不在家中的村民门前及公共通道进行清扫,保证在硬化路可视范围内无有色垃圾,水沟内无大堆落叶。村委会每月组织检查考核一次,按合同奖罚分明,确保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的效果。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让环境卫生“有人评”。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逐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张贴三包责任牌,达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组建由村里德高望重、正直公平、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员组成的村文明卫生评议委员会,每月对全村居户进行一次评议,评选出“五星级清洁卫生户”,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农户慢慢自觉自律保持庭院环境卫生整洁。

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

做实做细村规民约。村支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结合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改变陋习。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充分利用学校、读书室、宣传栏、村村响、村微信群及腾讯“为村”平台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做细。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孝老爱亲主题道德讲堂,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和家训。结合党务村务监督月例会、主题党日活动等,表彰了一批“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褒扬乡村新风,在全村树立先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来源:梳子铺乡

作者:唐吴虞

编辑:梁园翠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