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零陵大仙观
2021-05-25 08:45:19 字号:

唐友冰

零陵的富家桥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关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体。周家大院是入世的,是儒家的;大仙观是出世的,是道家的。它们和谐地在一起,就像一个家里的两个兄弟。

富家桥是传说的故乡,也是烟火的尘世。

这里到处都有何仙姑的传说,何仙姑的故事,可是那些关于“撑船放排高车头,烧灰打管干岩头,插花绣朵荣源头,捞渔抓虾观西头”的民谚,又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尘世的烟火的气息,透露出久远的农耕社会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密码。

是啊!成仙与出世固然令人向往,可是俗世的、露水的、浮云的、微尘的、厌弃的世啊,依然让人如此的匍匐、挣扎、眷恋与不舍。

车过周家大院,便往山的方向走。此前依水,此后往山——山的方向就是成仙的方向,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临渊羡鱼,临山羡仙。在大仙观,在这个建在如黛的虎形山脚下的宁静的小村,我们到处寻觅仙姑的仙迹。

大仙观村头的这个道观据说是当年何仙姑在此修炼的道观。许多年前,我曾来过。记得有一堵斑斑驳驳的泥墙,一个将倒未倒的偏殿,几级石条砌成的石阶,一些隐约可见的地基,一个浮着绿萍的水缸,一堵爬满滕蔓的残墙,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个曾经香火旺盛的道观的模样。如今在原来偏殿的前面,已经建起了一座簇新的青瓦红墙的偏殿,有一个中年女道姑在此主持,隐隐中,有重新香火鼎盛的迹象了。

其实追寻真迹是常人的心态,因为可以满足“我看见”的欲望。没有真迹,那就复原一个,也是好的。但在我这样一个守拙的文人看来,只有一些遗迹、残迹也挺好,叫人更加有一些念想。

那株当年仙姑亲手种的罗汉松还在,经过千年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苍翠、挺拔,墨绿的松针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神性的光芒。凡是到仙姑故里的人,都会来这里看一下。看不到仙姑,看一下仙姑种下的树,也是好的。还有的人,带着蜡烛、纸钱和香来祭拜,向仙姑亲手种下的这棵树,诉说我们凡尘中的种种忧伤与愿望。

她是我们大家心中的神树,让我们心安。

虎形山半山腰的红玉洞,也是仙姑修炼之地。据说从这个小洞下去,有一个口子可以通往另外一个大洞,如今还留有仙姑修炼的石凳、石椅、石床等仙迹。我没有下去过。我也没有找到仙姑成仙的秘籍。

我想,仙姑成仙,也许是乘了富家桥的云飞升的吧。那富家桥的云应该是世界上最轻的云了。我们去的那天,天气晴好,天空宝蓝,有几缕白云挂在远远的天边,只是那么轻轻的一掠,有些像我喜爱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里飘逸的兰叶撇。

仙姑到底是乘哪一缕白云飞乘而去的呢?

如今的仙姑,又驻在哪里修炼呢?

据说,仙姑成仙之后,曾发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到下界点化、度人,无奈这喧嚣的尘世,竟无一人可点化,只好度化了一只大公鸡。

我也想成仙。

我也想乘一缕白云。

我又想活在当下。

仙姑说,不是没有白云,而是我的尘心太重。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唐友冰

编辑:单建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