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邮亭圩镇俄塘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鲁铭成
6月7日这晚,距离入驻俄塘村已有1月时间,我已有1个礼拜时间睡不着觉,同一个问题在心头萦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首要内容,怎样让俄塘村产业“节节高”,让老百姓都能致富“家门口”,这应该是我们工作队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心中有了盼头,工作添了劲头……
鲁队长和张大姐在豆角腌制基地
聆听“民烦忧”,逐一印心头
“鲁队长,今天又去忙啊?”6月7日,在村公所路上碰到张大姐,黝黑的皮肤下,皓白的牙齿间刚刚挤出几个字,马上又打住,看到她欲言又止,我追问:“张大姐,你有啥事都可以告诉我的!”“鲁队长,我的豆角基地遇到些困难!”张大姐有些抱着疑惑的态度。我马上拿出《工作日志》做好记录,牢牢印在心头,准备改日专程到她家了解问题。
第二日清晨,我们工作队会同村干部专程走访张大姐。通过座谈了解到,她想创致富路子,带领村民奔小康,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豆角,因面积大,缺乏管理和技术指导,产品质量和销售面临难题。这愁煞了张大姐,座谈中,爽朗的她几次重重跺脚,尽是忐忑和焦急。
“张大姐,您放心,我一定帮您解决好!”临走时,我向张大姐表态。
开发商及技术员现场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
架起“暖心桥”,换来满口笑
铆准目标,心有动力,一切迎刃而解。
150亩豆角,缺的是腌菜基地,有了腌菜基地,豆角后续销售等才有戏。我们齐动员、破难题,联系到租地,又找来开发商,解决技术问题,就这样,短短10天,占地4亩腌菜基地就建起来了。接着,邀请到区“金麻辣将”公司老总等到村指导,解决销售和管理难题;成立技术团队,解决技术难题;组建学习团,到炭木桥村豆角种植基地、区“金麻辣将”公司等地,借鉴“他山之石”。
“好的,马上安排送过去!”铃声不断,热销不停,看着一瓶瓶包装精致、口感极佳豆角腌制品发往各处,张大姐往日的愁眉不再,“你们工作队,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要没有你们,真不知道能否撑得下!”
解决豆角基地用水难题
力解“燃眉事”,守护绿颜色
没有倍顺的事,总有曲折的坎。“鲁队长,豆角吃不上水,‘渴’了好久了!”8月16日,连日来高温天气引来旱情,张大姐可急坏了。豆角一旦缺水2天,豆根变黑变枯,豆角就会变短变瘦,直至跌落。
于是,我立马与村两委协商拿出办法,抽调两人寻找水源和引水渠建设。经过2个多小时现场调研,找到了解决办法:李家坝水渠有水,但供水位低,基地处在较高需水位,导致缺水期豆角基地吃不上水。民情就是使命,自当马不停蹄。我们连夜召开会议,投入9万余元,聘用2台挖机。20余名村民主动请战,投工投劳,纵汗水如注,浑然不觉。经过24小时昼夜连轴,清冽冽的水源源不流入豆角基地,豆叶重现盎然生机,张大姐乐呵呵笑不停。
站在村头眺望,张大姐的豆角基地一片绿悠悠,些许日子后,更是“绿变金”,绿豆角成摇钱树!是的,为了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子发展越来越给力,我愿做那乡村发展“铺路石”。
村民在豆角基地摘豆角
来源:邮亭圩镇
作者:鲁铭成
编辑:郑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