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心无旁骛办企业 ——记永州市鑫城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卫忠
2021-11-15 09:52:31 字号:

红网时刻11月15日讯(通讯员 万珂铭)12年前,何卫忠带着梦想和追求来到永州创业,创业历程有艰辛、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满足。永州市鑫城锰业有限公司从一家国内同行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逐渐发展成集锰矿开采、冶炼、电解金属锰产品生产、开发、研究于一体,年生产电解锰3万吨的中型企业。作为一名党员企业家,他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牢记初心担使命,心无旁骛办企业。

技术创新促升级

创新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永葆活力的最重要的特质。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安全、环保方面对资源型开发利用加工企业要求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也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推动冶金企业由高耗能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的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这是摆在企业面前必须要攻克的难题。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何卫忠没有抱怨退缩,也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以“二次创业”的进取精神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科学应变,向技术创新要效率。何卫忠带领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各项技改、科研活动,引进新工艺新设备,着力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创新研发电解锰DCS中控系统,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8件,突破了传统生产工艺局限,实现了电解锰生产“点—线—面”全流程两化转型升级,达到节能降耗、清洁安全的目标。

主动求变,向市场需求要效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百亿绿色锰产业的正确指引下,何卫忠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做精做深做优电解锰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供不应求,2020年销售收入3亿元,实缴税金1000万元。

发展与生态协同

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必经路径。

鑫城锰业为了响应国家节能降耗,以求企业的更大发展,对制粉系统和全厂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技术改造,设备、技术系电解锰行业首创、领先,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记者走进电解车间,了解到车间地板及3条生产线的电解槽全部采用了节能环保材料,今年7月,该企业又结合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投入5000多万元,对车间阴阳极板和整流变压系统全部进行升级革新。

记者在中控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电脑对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鑫城锰业自主研发的电解锰DCS中控系统,可精准把控设备放料、液位、流速等,实现了对制粉、化合、压滤、电解等生产环节远程自动分析操控。在制粉车间,企业引进高效环保节能的负压辊磨系统后,通过 DCS中控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往需安排30余人靠人工经验操作,如今每班只需安排3人巡检即可,每吨产量还能节能50%以上。

该企业十分注重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了3000多万元建设废水处理车间、酸雾除尘设施、尾渣库等,配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24小时实时反映企业环保处理系统运行情况。此外,还投入1200万元建设了一座环保车间,真正做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兴业不忘回报社会

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是优秀民营企业家、建设者们共有的追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企业家,何卫忠把企业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永州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在推进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捐资助学等活动中,并荣获了零陵区爱心助学单位称号、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园区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零陵区首届区长质量奖等荣誉。

2019年,鑫城锰业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芳香园生态农业公司,将公司周边五百余亩土地流转到过来,重点解决周边农业土地利用低、技术落后、产品良莠不齐、农民收入低等问题,帮扶达80多人,以生态农业产业为依托进行产业扶贫,共帮助6户12名贫困人员精准脱贫。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公司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筹措捐赠防疫用品和资金23万元。同时,何卫忠以永州浙江商会会长的身份,全力支持、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推介等各项工作,引领商会会员诚信经营、有序发展,为永州的开放崛起作出浙商的应有贡献。

2021年,鑫城锰业销售收入将突破5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以着力打造中国锰业一流的电解金属锰企业为目标,持续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生产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何卫忠说道。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万珂铭

编辑:郑志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