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袁忠民)“唧唧唧——唧唧唧——”
走进画眉山,村道两旁的密林里就传来清脆的画眉鸟叫声。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我来寻找红色遗存与文物的历史。浓郁的红色文化气势,如滚滚热浪扑面而来: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以及陈列馆、资料馆,军团领导人和赠送象牙筷、红军井雕塑,红军亭、拥军亭、红色文化广场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画眉山是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永连村的一个村落,离零陵城区仅数公里。
画眉声声迎贵人
画眉山因山林里多有画眉鸟而名。画眉鸟是村里的吉祥鸟、幸福鸟。
1934年8月,画眉鸟叫得正欢的时候,画眉山开来了一支队伍——萧克、任弼时、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江西遂川出发西征,经过零陵,在这里集结。将临时指挥部设在唐延献的家里,召开临时军事会议,研究新的战略,作出放弃强渡湘江、迂回西进的决策。红六军团又从这里开拔阳明山,转战道县,挥师广西,一路冲破敌人重围,于10月到达黔东根据地,与红三军会师,完成了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
画眉山家家都住过红军。
红六军团虽在画眉山只住了一晚,却演绎了一系列军民一家亲、共产党与群众心连心的温暖故事,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面标语墙——“工农专政”“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工农革命”等标语,唤起民众;
一根象牙筷——彰显军民鱼水情深;
一口爱民井——涓涓细流浸润群众心田;
一盏红马灯——点燃红色之路,照亮漫漫长夜……
这次我又走进画眉山,同行的零陵区乡村治理办主任李红兵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红六军团到来的当晚,萧克在临时指挥部的堂屋里与房主唐延献聊天,因为都熟了,聊天也不受拘束。唐延献看到红军官兵平易近人,纪律严明,这是他从没有见过的,就问萧克红军是什么队伍、出发点是什么。萧克回答,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队伍。唐延献又大胆问:“如果你们得了天下,这个出发点会变吗?”正在这时,任弼时带着警卫员走了进来,就接过这个话题说,我们红军和共产党永远和群众在一起,共产党的初心和今后的使命永远不会变!
有人说,这是“初心”“使命”的最早出处。
我问这个故事的来源。李红兵说,这是他听他二爷爷(爷爷的二哥)说的。在解放战争中,他二爷爷被解放军俘虏后经过教育加入解放军,其部队正是原红六军团的部队,政治辅导员向俘虏们宣传时讲了当年红六军团的往事,还特别提到了在画眉山的这件事。该部队后入朝作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李红兵的二爷爷还荣立了二等功。
我还从有关资料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插曲。红军进村前,国民党零陵县党部在全县大造舆论,说共产党、红军是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画眉山的村民不明就里,就躲进了山里。红军进村时,看到家家关门人人躲逃,找遍全村,只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就是唐延献。唐延献觉得,历史上都是“兵祸”,既然来了当兵的,想躲也是躲不开的。红军进屋,见他穿长衫脸白净留胡须,疑是财主,就把他抓了起来。后来村民看到红军为人和善,不抓不抢,就一个个都回了村。红军通过向村民了解,唐延献是裁缝,就马上放了他,还向他赔礼道歉。
共产党的队伍知错就改,使唐延献感动。
画眉声声传薪火
年复一年,画眉山的画眉鸟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画眉山作为长征精神展示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六军团历史博物馆和红色遗址群。
红色风物,是它的底色;精致典雅,是它的韵味。
上级有关部门投资数千万元,修缮了临时指挥部旧址等,新建了总占地5.8万平方米的党性教育馆、红军学校、红星广场、旧址纪念广场、红军林游步道等,将其辟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新的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们既是红色景点的诗意表达,也是展示伟大长征精神的良好平台,彰显着红色文化厚重的底蕴。
零陵区深化红色文化“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活动,编印融入红六军团在零陵等内容的红色文化读本,将其作为各中小学思政教育课教材。区里开展的红色文化进校园、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成功实践,被评为湖南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案例。
画眉山红军学校,宽敞亮堂。主席台墙上的大型电视机正在播放红六军团在画眉山的故事讲课,《十送红军》的歌曲在回荡。市里某单位六十余名干部正在聚精会神聆听。一位孙姓干部深有感触的说:“红军在画眉山做了许多好事,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和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
画眉山临时指挥部旧址没有专门的讲解员,共产党员、永连村妇女主任罗勤成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认真挖掘红六军团在画眉山的故事,自己整理撰写了一套讲解词。有时候来参观的团队多,一天讲解十几场次是常事,虽然辛苦,但她乐意,说:“每讲一次,我自己也是受到一次红色教育。我要把红军的故事讲好,讲给更多的人听。”她还经常走进附近的学校,为孩子们讲述。
唐延献的孙子、今年年近九十的唐介元,只要有参观团队联系他,他都会在自己的家门口——临时指挥部旧址前为游客讲述“象牙筷的故事”。“这根象牙筷是一位红军首长送给我爷爷的,到我手里已是三代相传。红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你们牢记红军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和工作,用实际行动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每次讲完时,他都要这样叮嘱下一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某小学一百余名学生参观完临时指挥部旧址后,在纪念广场上齐声朗诵《七律·长征》诗,稚嫩、激昂的童音回响在广场上空。三年级学生胡丽说:“我们还会唱好多长征的歌、念好几首长征的诗呢。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多为国家作贡献。”
每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许多学校把学生带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看旧址听故事,讲变化谈理想,走一段长征路,唱一曲红军歌,诵一首长征诗,写一篇观后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孩子们更多感受革命战争岁月的艰辛和国家的巨变,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和社会。”一位学校铺导员说。
现在,画眉山临时指挥部旧址已成为红色热门旅游景点、“带着初心去打卡”重要网红打卡地和3A景区,并逐渐形成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文生旅精品旅游线路。每年接待游客人数都在10万人次以上。
画眉声声催征程
“唧唧唧——唧唧唧——”天上彩云飞,画眉声声啼。
永连村党支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致力村民富裕,全面实施乡村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源源汇集,落户了多家大型基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农民企业家肖祥军回村投资300多万元、村集体投入40万元支持发展建成的肖记军毓养殖有限公司,是肉鸽养殖加工基地,年出栏肉鸽十万余只,不但外卖,还销往港澳地区。他还开了一家农家乐,特色菜就是自养的鸽子,盐焗、红烧、卤炸、干蒸等,一套一套的。仅农家乐一年的收入在60万元以上。
小鸽子做成大产业。人们称这里的鸽子叫“发财鸽”。
供港蔬菜基地里,翠绿欲滴,樟树港辣椒、红菜苔等长势喜人。这是村里引进香港源源兴农业科技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起的供港绿色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主要从事果蔬种植技术引进、研发、推广,产品加工、冷藏及销售等。产品主销香港、出口新加坡等地。公司还计划打造规模5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蔬菜加工厂和冷库,现已完成选址。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每年还可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
2020年,永连村27贫困户96人实现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2.2万元。
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行。永连村的风景分外亮眼:320盏太阳能路灯如颗颗明珠照亮夜空,村道两旁800多棵风景树亭亭如盖,58座新改造的风貌房屋韵意盎然,通组通户道路交错延展。村里还设立48处垃圾转运点,山塘全部维修加固,空心房、旱厕全部拆除,臭水沟、臭水塘全部清理,改厕、改水全部完成。
红韵今风。在永连村,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红色景点与美丽乡村相映,红色旅游和绿色经济相济,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唧唧唧——唧唧唧——”画眉山里,画眉欢鸣,如歌唱,如诗吟,声声入耳,声声入心……
来源:零陵新闻网
作者:袁忠民
编辑:郑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