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单建华 通讯员 丁建勋 蒋华艳)国庆过后,市民回归工作岗位,街头冷冷清清。然而,在零陵区中医医院二楼的治未病科诊疗室外,却挤满了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科室主任杨荔勇正给一名中年人诊脉,深思中望向受诊者的眼睛里透着一股自信的光。
杨荔勇,男,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青年委员、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项目第一期学员,2022年度零陵区好医生。从医15载,杨荔勇始终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传播中医养生和预防保健观念,力图通过自己的经方防治疾病,让广大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以仁心仁术护佑百姓健康。目前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领域,展现出了确切的疗效和卓越的医术,每年的门诊量达到近1.5万人次。因为他坚持开“小处方”,诸多患者亲切地称其为“20元医生”。
小愿望 大情怀
“作为中医治未病医生,病人越来越少才是我的愿望!我的目标就是用我的科普和经方,让公众不得病、少得病、不得重病……”外表朴实且不善言谈的杨荔勇,聊起中医却能滔滔不绝。
说起他的从医之路,源于他初三时,因鼻窦炎多处求诊无果,后经一中医开了个处方,用了不到半月,他的鼻窦炎症状竟然消失了。后来高中时又胃痛缠身,到处打针吃药,让他痛苦不堪。通过自己查阅医书,找到一味中成药,自行买来吃了一个月,居然胃痛消失,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他高考后毅然选择中医这条道路。
大学期间一假日,邻居家的小女孩感冒后低热1月不退,没少去卫生院打针吃药,症状一直没有改善,听说杨荔勇学的中医,于是找到他。杨荔勇根据其低热,舌质淡,脉弦紧,手足凉,开了3付桂枝汤,三天后邻居放鞭炮到他家表示感谢。这让他更加坚信,中医的博大精深定能为人们带来身心的双重健康。
因此,在医学道路上,他选择了中医经方作为主攻方向。在大学时光里,他刻苦钻研中医经典,勤奋学习中医理论,大学期间周末、寒暑假都用来跟师全国名老中医及中医学院教授。某次实习期间,他跟随以严厉带教著称、被称为中医“怪才”的老师王进军。杨荔勇勤奋好学,理论功底扎实,很受王老师青睐,不管科室会诊、出门诊都让他处方,并时常表扬杨荔勇理论扎实、用药准确。
读书破万卷,在大学他如饥似渴努力学习,中药学的课本被他翻烂很多页册,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反复翻阅重温中医专著、聆听讲课光碟。不光读听,他还结合实践记笔记,10多本笔记本被写得满满当当。每个病案,经方效果必做思考分析,记录在案。喜好博览群书,钻研经方,为他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望闻问切,他依照个体差异辨证施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治疗方案,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在他的诊室里,患者将疾病压抑的痛苦纾解释放而痛哭失声的场景时常存在。此时,杨荔勇总是默默陪伴、软语安慰,以人文关怀和医者仁心,让无数患者对他心生感激和敬意。
小处方 大疗效
“这是不是弄错了?只开了20多块钱的药?”患者唐女士匆匆跑进诊室,指着交费单询问杨荔勇。唐女士疑惑,便宜药是否有疗效。多名患者此时笑言:莫担心,别看药很便宜,但效果很好。
杨荔勇开的处方大多不贵,每副药小则几块钱,均价也只有二十多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在他的诊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面对这些荣誉和赞誉,杨荔勇总是淡然处之,“这些代表的是过去治好的患者,不值得炫耀。能够让今后的病友花小钱,解决大问题,才是我的追求。”
一位张姓女患者,一多行走就眩晕,5年来多方求治,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吃了一大堆药,症状却始终无法缓解,本人十分焦虑。就诊中杨荔勇望闻问切后,综合判断为水饮上犯导致的眩晕,又夹有焦虑情绪,开出了小柴胡汤丸,处方柴苓汤。没有昂贵的药材,也没有复杂的煎服方法。张女士半信半疑离去,用药一周后复诊,表示有所好转但眩晕同前。杨荔勇耐心地说:“你的病持续时间较长,既然吃得舒服就继续服用,反正药又不贵,不要着急”。
一个月后,患者高兴地说:“杨医生,太神了,你说的果然没错,现在感觉好多了”。于是中药改为隔日一副,坚持治疗,巩固疗效。最后一次门诊,患者自述已半个多月没有头晕,脸上暗斑也淡了,冬天手脚也暖和了,人都变得自信漂亮了。张女士惊讶于这小小处方的神奇力量,对杨医生充满感激,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逢人便说中医好。
一位顾姓男患者,一年来因恐惧不敢独处导致无法正常上班,让他苦不堪言。四处就诊,均无缓解。经人介绍来到杨荔勇处就诊,综合断定其为典型的温胆汤证,伴少阳郁热,因此处方合用柴胡加龙牡汤、甘麦大枣汤,一周后患者恐惧感稍微减轻。于是效不更方,重用半夏量,继续服用,2个多月后,患者恐惧感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
2022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全面放开期间,市卫健委下发征求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杨荔勇结合黄煌教授的经方体质学说,拟定的新冠中医防治方案在医院里成功应用,效果良好,后经市卫健委在全市推广。很多患者受益于这一经方,迅速康复,患者把这一经方汤剂称作“特效药”。
他的“食疗方”等治疗方法独特而有效,用小处方解决了大问题,为无数家庭带来了福音,深受患者和同行的赞誉。
小大夫 大医生
进入秋冬季后,杨荔勇变得更加忙碌,不少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痛或亚健康症状,都慕名来找他调理身体。患者的病症也多种多样,眩晕、面瘫、头痛、失眠、慢性胃炎、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经杨荔勇之手解除的病痛、疑难杂症不计其数。
一位方姓患者经人介绍,由家属扶着来到杨荔勇处就诊。该患者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出现下肢疼痛有近半年,住了几次院,吃了很多药,但症状仍在加重。患者来到诊室后,看杨荔勇年龄不大,个子又小,心里疑问“这年轻的小大夫能看好我的病吗?”。
综合诊断后,杨荔勇为他选用了四味健步汤,合上大柴胡汤。7天后复诊,患者开口便说:我就知道这个小大夫不行啊?杨荔勇耐心地说:“是您的瘀血太重了,您接着吃,过段时间就会减轻的。”2周后,患者自己走进诊室笑着说:“你这个小大夫,年龄不大,本事不小,是个大医,这脚虽然还有点痛,但基本不影响行走了,太感谢了。”又吃了2周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完全消失。
治未病科不同于其他专科,在治疗方法上更全面、更主动,不但要防病,还要及时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预防疾病愈后复发及治疗后遗症,掌握疾病的主动权。杨荔勇始终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针对健康、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等对象,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评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指导和调理方案。
为了让更多人从“已病”治疗变“未病”预防,杨荔勇带领治未病科构建治未病服务链,实现健康评估、干预、追踪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种,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科室还为基层医共体分院培养治未病人才、支持开展治未病相关业务,延伸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提高基层治未病服务水平,让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除了临床实践,杨荔勇还根据其接诊过的病案撰写了一系列的健康科普文章《满身痛风石的青年》《消不掉的尿蛋白》《你了解痛经吗?》……,他还参与编写了《针刀治疗颈椎病》,作为编委参编《歧黄纵横辑录》,联合主编《歧黄薪传录》等著作,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工作恒心,对病人耐心,看病很用心!”这是零陵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唐爱民对他的评价。
“小处方”里的“大医生”。杨荔勇坚持“中医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观念,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仁心仁术”的深刻内涵,更展现了中医人的国医风采。
来源:零陵区卫健局
作者:单建华 丁建勋 蒋华艳
编辑:梁园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