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黄溪风采》书画同源——谈作者的文学书艺观
2025-08-20 09:49:42 字号:

楚墨

杨老出书《黄溪风采》,经好友介绍推介,邀我撰文,余恐文笔不佳,又感阅历尚浅、资历不够。

首先,我们要感恩唐代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柳宗元,因为他的《游黄溪记》等诗文使后人知道永州有一个美丽的黄溪,黄溪最善,源远流长……

杨老是个土生土长的、名副其实的农民书法家,他成功著出《黄溪风采》,把黄溪点缀得活神活现,让黄溪凸现在我们面前,真是书画同源,为家乡增添了一份光彩。

余从先生的简历中获悉,先生平生坎坷,文革时挨过批斗,被打过家,蹲过黑屋。但不管人生怎样地波折,环境如何变化,先生对文学书艺的热爱之心从没改变,一直伴随着他走了七十年的风雨人生。先生自幼从父学书,几十年来勤于笔耕,喜好行草书法。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师法二王、怀素及明清诸家,初步掌握了行草书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法。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一系列的书法作品、诗文、楹联、文章都是他一个人所成,绝非易事。古今多少书者,一生醉心翰墨,临池苦练寒窗秉读,人书俱老,但最终能在文学书艺史上留下作品的寥若晨星。深感其难,好在杨老不仅追求书法的艺术性与至美的书法理想,而选择了书法的实用性与自娱性。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为市民和农村百姓题写各类匾牌、楹联、碑文,把自己的书艺作品与审美意象植根于市井、

村野之间,从而形成了他的书法群众化、市民化的艺术倾向。杨老大众化的书法语言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与欢迎。同时,也实现了他书法的个人价值。

杨老对于文学书艺是艺术爱好,并非本职工作,不在乎什么砚池风涛,什么笔墨云烟。艺术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境界,以一种轻松自娱的心情来面对书艺,可以获得一种自由与超脱。书法,使人能忘人生中的恩怨情仇,忘掉生活中的繁杂琐事,因此,杨老从不阿谀奉承,为人忠厚,平易近人。

近年来,杨老在文学书艺上发表了不少作品,获得了这样那样的荣誉。老实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书法家,能在地方本土留下可喜可贺的墨迹,能在专业上达到这样的高度是来之不易的,其付出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的。我认为,杨老的文学书艺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实用性。通过书法的具体应用,使得书法精神存活在这些匾牌、楹联、碑文之中,存活在大街小巷、寻常百姓之中,同时载入了各种杂志、报刊之中。

书法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勤练书法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使人神清气爽,心驰志明,少一分浮躁,多一份宁静。书法使人去留无意,远离功名,从容淡定。

衷心地希望杨老的文学书艺之路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来源:红网

作者:楚墨

编辑:梁园翠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