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黄溪风光美,艺人思乡浓。看了杨永华先生的《黄溪风采》让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为他赞点。
我认识杨永华先生今年差不多有10来年时间了,记得那是2009年国庆节前,永州市零陵区文联在区工人文化宫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展。当初,我应邀去拍一组新闻图片,目睹一排五颜六色上百幅各类书画美术摄影作品中没有一个杨姓的作品,出于个人好奇,于是我就找呀找呀,终于在展点的另一侧看见了一幅杨氏书法作品,这个人就叫杨永华,我连忙问其区文联工作人员,这杨永华是个什么人,文联工作人员说他也不清楚。
说来也巧,当时,杨永华就在我身边,他心直口快说,我就是杨永华。真是缘分,从此我们算是认识了。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邮亭圩镇工作时听说过杨永华这个名字,就是从没见过面,百闻不如一见,调区委宣传部工作后,宣传部办了一个内部刊物,杨永华经常来宣传部为刊物撰送稿件,一来二往就比较熟悉了,有一次我问他是什么地方人,他竹筒倒豆子般直言不讳告诉我是邮亭圩镇白洋村人,是杨氏23代永字辈,他和我是同族同谱同宗同辈之人,按辈分称他为长兄。
几次了解和听他介绍,杨永华先生是个朴实无华、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人。是一个吃得苦、受得累、不怕难的人,更是一个酷爱书法、老骥伏枥的人。杨永华先生的《黄溪风采》,反映他对家乡的思乡之态、眷恋之真情,可歌、可颂、可点、可赞。他的《黄溪风采》,是继柳宗元《游黄溪记》后众多文艺作品的又一幅创新画卷。
杨永华出生在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自洋村,是共和国诞生的同龄人,由于他是国民党军官家属的后代,家庭情况特殊,在文革时期曾多次被批斗、关押、抄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家人获得了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将木工手艺精雕细作、精益求精,成为当时十里八乡的好鲁班师傅,也成为邮亭圩镇最早发家致富的农民之一。2000年他毅然跳出农门,赁借他的鲁班手艺和写得一手好字的硬功,开始进城帮老板写广告做招牌,进城第三年后,自己在零陵开店经商10多年。
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逝,小孩成家立业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苦练书画,吟诗作对,经过他几十年勤学苦练,农民出身且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院举办的隆重庆祝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华夏夕阳红书画艺术院举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等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2012年加入湖南省老年书法家协会。
千淘万漉尽千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而今,即将进入古稀之年的杨永华先生还是孜孜不倦热恋书法,他的进取精神,敬业精神,活到学到老的精神,激励人们默默奋勇向前。最后,笔者为敬慕杨永华先生,特赋诗一首,祝他健康长寿。
赞叹黄溪水东流;杨家艺人念乡愁。
华笔巧绘美神州,永保忠厚抒壮志。
生活古稀绣春秋,先苦后甘夕阳艳。
书不尽言圆国梦,文炳雕龙尽风流。
(作者系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新闻、文学、摄影爱好者。)
来源:《黄溪风采》
作者:杨万里
编辑:梁园翠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