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零陵榜样说】妇产科里的新“生”嘹亮:陈萍用三十载坚守,托举万千生命花开
2025-08-25 09:01:59 字号:

本网讯(通讯员 叶微)在零陵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陈萍有个响亮的称呼——“生命守护神”。三十年来,她扎根临床一线,在产房与手术室间日夜奔忙:用精湛医术化解一次次母婴危机,以满腔热忱温暖万千家庭,亲手迎接数千个新生命降临,成为当地妇幼健康领域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图片

惊心动魄的3小时产房营救

2024年12月13日,零陵区妇幼保健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让参与的医护人员至今记忆犹新。

当日16时51分,年轻的唐女士因臀位及家属要求,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初期进展顺利,17时02分,一名体重六斤的男婴顺利娩出,哭声清亮,产房里瞬间漾起喜悦。

然而,险情毫无征兆地袭来。胎盘娩出后,产妇突然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量快速攀升至350毫升。陈萍当机立断,指挥团队迅速使用止血药物,可胎盘剥离面仍在持续渗血。术中探查发现,产妇患有罕见的鞍状子宫(宫底部凹陷、宫壁凸向宫腔),宫腔内还存在质硬凸起组织,止血难度陡增。

随着出血量突破1000毫升,休克指数升至1.1,情况愈发危急。陈萍立即开通双静脉通道补液,用纱布填塞宫腔压迫止血,同时紧急联系血库配血,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机制。在团队默契配合下,她精准操作,成功改善子宫收缩。20时05分,产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安返病房。这场持续3小时的急救,最终以母婴平安画上句号。

12 月 13 日,零陵区妇幼保健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让参与的医护人员至今记忆犹新。

当日 16 时 51 分,19 岁的唐女士因臀位及家属要求,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初期进展顺利,17 时 02 分,一名体重 3000 克的男婴顺利娩出,哭声清亮,产房里瞬间漾起喜悦。

然而,险情毫无征兆地袭来。胎盘娩出后,产妇突然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量快速攀升至 350 毫升。陈萍当机立断,指挥团队迅速使用止血药物,可胎盘剥离面仍在持续渗血。术中探查发现,产妇患有罕见的鞍状子宫(宫底部凹陷、宫壁凸向宫腔),宫腔内还存在质硬凸起组织,止血难度陡增。

随着出血量突破 800 毫升,休克指数升至 1.1,情况愈发危急。陈萍立即开通双静脉通道补液,用纱布填塞宫腔压迫止血,同时紧急联系血库配血,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机制。在团队默契配合下,她精准操作,成功改善子宫收缩。20 时 05 分,产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安返病房。这场持续 3 小时的急救,最终以母婴平安画上句号。

从晨曦到深夜的日常坚守

对陈萍来说,“朝七晚十” 是工作常态,24 小时待命是职业本能。

清晨7点,她的诊室门口已排起长队。孕妇们带着焦虑来,往往揣着安心走。“胎动频繁要紧吗?”“孕晚期水肿如何缓解?” 面对重复了无数次的问题,她总笑着回应,边记录孕检数据边宽慰:“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作息’,你这指标很正常,放宽心。”

午后的病房里,总能看到她查房的身影。她轻手轻脚查看新生儿黄疸值,弯腰观察产妇伤口恢复,在病历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叮嘱。遇到复杂病例,她会拉着年轻医生在走廊讨论:“这位孕妇有高血压病史,用药剂量得精准到毫升,半点不能马虎。”

夜幕降临,她的工作清单仍没划完:整理手术方案、分析疑难病例、接听孕妇的咨询电话。“有时刚到家,急诊电话一来,转身就得回医院。” 陈萍说,妇产科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电话那头是两条生命,耽误不起。

图片

生命啼哭里的职业初心

“每一声新生儿的啼哭,都像给我注入了新能量。” 陈萍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经手的特殊病例,还贴着几张产妇送来的宝宝照片。

从刚入职时跟着前辈学缝合的年轻医生,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妇产科主任,近三十载光阴里,她亲手迎接了数千个新生命,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众多危急母婴。岁月在她眼角刻下细纹,却未磨灭那份热忱。“有人问我累不累,其实看到母婴平安,所有疲惫便烟消云散了。” 陈萍说,妇产科医生的双手,既要握得住手术刀的精准,也要揣得下对生命的敬畏,“只要还能站上手术台,我就想一直做下去。”

图片

在零陵区妇幼保健院的走廊上,常能看到陈萍步履匆匆的身影。她用近三十年的坚守,在妇产科这个特殊岗位上,将医术化作利刃,为母婴劈开危险荆棘;以爱心为铠甲,为无数家庭守护新生命的希望。

如今,她依旧每天穿梭在诊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用那双见证过数千次生命啼哭的手,继续托举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幸福。在她心中,妇产科医生的使命永无终点。只要新生命还在延续,这份守护就不会停歇,让生命花开的声音,在永州零陵的土地上不断回响。

来源:零陵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叶微

编辑:郑志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