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单建华 通讯员 丁建勋)在永州市零陵区基层医疗战线上,一位“白发中医”的身影格外醒目。46岁的邓国桥虽已鬓角染霜,以银针为笔、以仁心为墨,在乡土间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动人篇章。这位扎根基层26年的医师近日获评“全国卫健系统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百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奖章。”
少年立志,逐梦中医路
童年乡间的风,吹来父亲药箱里的草木香,也在少年邓国桥心中种下“医者种子”。身为乡村医生的父亲奔波治病的身影,是他最初的“启蒙课”。他在一次作文中写道:“长大后我要当医生,替父亲分担压力。”小学课本中白求恩的故事,更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以医报国”的志向。1999年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他像一株扎根故土的青松,毅然回到家乡菱角塘镇。
“一根银针能救人,何必开一堆药?”邓国桥的执着源于对中医的痴迷。年轻时,他因武侠小说对“点穴通脉”心生向往,后来发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正是基层所需。为精进医术,先后参加四位国医大师传承班学习——程莘农院士的三才针法、贺普仁教授的“三通法”、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熊继柏教授的经典方剂学,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中医精髓。
邓国桥家中,一整面墙的书柜被中医书籍与笔记填满,连新增的小书柜也堆至顶端,每一页纸都浸着对中医的炽热。妻子石女士回忆:“他常熬夜看书,白发早生,却总说‘学到一个技能,这本书就值了’。”2018-2019年,他自费数万元到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参加中辕中医传承班学习,掌握针灸、针刀、热敏灸等十多种适宜技术。他用二十六年光阴,将少年时的“种子”培育成守护百姓健康的“参天大树”。
创新疗法,守护百姓健康
临床中,邓国桥发现百姓对“治未病”的渴望如同久旱盼甘霖。2020年,他结合《黄帝内经》《道德经》《四圣心源》等传统文化精髓,独创“心源针灸”疗法,以穴位刺激替代部分药物治疗,既降低医疗成本,又提升疗效。
他总结的“一针二灸三用药四推拿五导引六食疗”综合治疗体系,像一位贴心管家,将预防、治疗、养生编织成守护健康的“千层锦”。中风患者蒋先生一度行动困难,经他针灸结合中药调理,恢复九成行动能力,含泪感叹说:“邓医生一双手,比机器还灵!”
作为零陵区首个基层治未病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通过健康宣教、义诊、八段锦教学等方式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数据显示,其所在治未病科2023年中医药服务达17066人次,2024年增至21691人次,成为基层中医服务的标杆。他还受邀在湖南省直中医院、太原等地授课,被中辕中医聘为首席讲师,让基层中医经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仁心济世,温暖基层大地
“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这十六字座右铭,刻在邓国桥的名片上,更融进了他的血脉里。在菱角塘镇时,为了让偏远地区的百姓受益,他常常顶着白发穿越田垄、跋涉泥泞,私家车成了流动救护车,满头白发成了百姓心中的“健康坐标”。妻子石女士回忆:“有次村民头部受伤点名要他,他抛下妻儿匆忙驱车赶回,治完病人又送其回家,自己到家已是凌晨。”
疫情肆虐时,邓国桥化身“中医卫士”,带领团队用八段锦筑起“免疫城墙”,以艾灸香织就“防疫屏障”。他深入社区,为居民讲解中医防疫知识,免费发放中药香囊。如今,每周六的麻园社区乐民中心义诊,是他与百姓的“固定约会”。二十余年如候鸟迁徙,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
对脑梗患者蒋先生而言,他的银针是刺破病痛阴霾的“朝阳”;对93岁抗美援朝老兵唐老来说,他的诊室是比亲人更温暖的“健康港湾”。免费诊疗、送药上门,他用医者的温度丈量着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尹建荣评价:“他将医院视为第二个家,从门诊到入户随访,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
传承使命,培育中医新苗
在社区治未病中心,邓国桥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他不仅自己医术精湛,更重视中医的传承。在带教年轻医生时,他始终强调:“中医传承,首重思维。”他打破“唯技术论”的局限,将《黄帝内经》等经典研读,以及吴式太极拳、导引术、八部金刚功、长寿功等纳入教学,培养学生“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的中医思维。
10年间,16名规培生、5名爱好者、2名西医转行者,在他的“育苗圃”里成长为中医“新苗”。寒暑假的床边教学、APP里的深夜答疑,他用“师承制”的春雨,浇灌着中医传承的“责任田”。“让年轻人爱上中医的魂,比教会几个穴位更重要。”他眼中的期待,是希望古老中医在年轻一代手中长成“常青树”。
从乡村医生到“永州市名中医”,从基层诊室到全国先进工作者,46岁的邓国桥用满头白发换来了百姓的口碑。他放弃大医院的邀约,坚守七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基层百姓“少生病、少花钱、看好病”。正如学生陈瑞所言:“他是真正的‘人生楷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中医刻进生命。”
从“追光少年”到“白发医者”,邓国桥在基层医疗的土地上种下一片“中医绿洲”。他以银针为锄,耕耘健康;以仁心为种,播撒希望;以传承为脉,连接古今。这位“白发中医”的故事,是一曲写给基层医者的赞歌,更是中医药在新时代扎根百姓、焕发生机的生动注脚。
来源:零陵融媒
作者:单建华 丁建勋
编辑: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