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龙完春)9月29日晚,第六届柳宗元文化旅游周·零陵夜宴暨“湘超”永州惠民消费季开幕式在东山景区举行。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跟几个姊妹全程观看了开幕式,享受了一场别具风情的文化盛宴。在回家的车上,我对姊妹们说:“零陵,真的越来越美了!”
曾几何时,零陵还是那样地落后,城市发展仿佛被束缚手脚的壮汉,格局小,品位低,外来朋友戏称为小县城。我不是土生土长的零陵人,但通过长辈们的描述和回忆,我对昔日零陵也有了一些片段性或者说碎片般的记忆与感受:
其一、清晨六点半的零陵,潇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住在老城区鼓楼巷的刘叔照例推开雕花木窗,江风裹着水腥味扑面而来,混着古城路新栽的桂花香。眯眼望去,二十年前堆满砂石船的新码头,如今变成了市民最爱闲逛的古城路,朝霞倒映水面,宛如打翻的胭脂盒,八角楼下附近的铺蒸笼揭开时,穿校服的孩子们正蹦跳着走过改造后的青石板路,他们的背影让刘叔想起自己三十年前读书时的情景,衣领上总沾着泥点。
其二、零陵造纸厂的烟囱,曾是零陵工业的标杆,它跟昔日零陵卷烟厂、零陵化工集团、零陵火柴厂等企业的烟囱一样,目睹了这座古城的工业由浓烟到少烟、乃至无烟的蜕变。当产业升级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珠三角腾笼换鸟之际,零陵的工业也迎来涅槃般的巨变。工厂改制或外迁,昔日的厂区变成了商旅区,造纸厂也就变成了零陵古城项目的核心区域。它们与柳子街相依相偎,商业街淡黄的灯光下,东安鸡与永州血鸭同盘共飨。穿汉服的姑娘用手机扫码领取消费券时,戏台上的老艺人正将《捕蛇者说》唱成小调。我咬一口特产醋水豆腐,酸涩中泛起穇子酒的回甘——这滋味恰似柳宗元笔下“牢笼百态”的永州,在文旅融合的蒸笼里,发酵出新的层次。
其三、作为昔日零陵地区最主要的观影场所——零陵电影院,在信息尚不发达的时代,曾留下几代人的美好记忆。父辈们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零陵电影院的生意十分火爆,逢年过节,经常是一票难求。与电影院一墙之隔的军分区礼堂,也经常放电影。后来,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电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东山昔日电影院和军分区的青石台阶,已经合二为一,景区牌坊下的广场,变成了市民锻炼身体的最佳场所。穿太极服的老人与晨跑的年轻人交错而过,共享单车的电子锁声惊起几只寄居在城市的麻雀。每逢重大节日,就变成摩肩擦踵的演出或展览场所。而张浚故居的旧、名泉酱板鸭的香、大西门凉拌粉的鲜、还有小巷内零陵渔鼓的悦耳,就吸引了不少游客。
其四、东风大桥至蘋洲大桥之间的萍阳北路,到了零陵卷烟厂新大门以北那一带,就形成了一个肠梗阻,市民们盼望多年,如今,也被打通,即将迎来华丽转身。那天,我遇见一个鬓角发白的摄影家,他拿着一张旧照片在回龙塔对面的老厂区原址一带,对着正在建设的萍阳北路发呆。我忽然明白,零陵这座千年古城,最动人的变迁,从来不是拔地而起的高楼,而是像那张旧照片一样,把每个普通人的记忆都妥帖安放在时代的光影里。
……
零陵在变,日新月异,愈变愈美。无论是老百姓身边的交通,还是住宅、读书、就医、养老,或者是工农业生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汉唐名郡、潇湘都会零陵,在新时代发展大道上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新中国成立七十六周年以来,零陵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风雨。然而,风雨之后必然见彩虹。当霓虹在朝阳岩的钟乳石间流淌成银河,我忽然理解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清莹秀澈”的另一种诠释。第六届柳宗元文化旅游周的夜宴,让零陵古城在2025年的秋夜,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谈。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龙完春
编辑:郑志祥